口腔人在一线丨穿上防护服,我们就是战士
原标题:口腔人在一线丨穿上防护服,我们就是战士
25岁的赵妙然是北京口腔医院颌面整形创伤科护士,刚刚工作3年。
当初选择留在整形创伤科,她说“这里能体现我的价值”,这次组建医疗队到定点医院支援,她对护士长说,“我年轻,家里没有负担,让我去吧。”
在小汤山定点医院,赵妙然所在的病区,大概4个小时左右轮换一次,夜班要进去2次,累计在隔离区工作8个小时。
第一次值夜班,穿戴密不透风,赵妙然说,觉得这是有生以来最漫长的4个小时,“从隔离区出来时,人都是懵的。”
在赵妙然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有几例已经确诊,其中有位4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,做完CT刚刚回到房间,医生就告知基本确定感染,赵妙然心里咯噔一下,“说实话,当时有些小紧张,可我戴着面罩,防护都做好了,有心理准备。”赵妙然的语气中透着坚强。
这位年轻的90后女孩,用文字记录了一周以来在小汤山战斗的点点滴滴。
赵妙然 战“疫”日记
3月23日,是我来小汤山整整一个礼拜的日子,从3月15号开始的培训,到进入医院给病区开荒,到开始接收特殊旅客。工作从刚开始的头绪繁杂到逐渐步入正轨,这其中付出了我们很多人的心血与努力。
首发进入隔离区,告诉自己我不怕
3月19日是我第一次上白班,7点50准时到达病区护士站,跟小组组员协商后决定,我和另外两名综合医院的老师先进入隔离病区。
经过缓冲间,进入穿戴区域,除了我们三个即将进入隔离区的,还有几位老师也在旁边给我们把关,帮我们调整护目镜和口罩,检查防护服有无漏洞和破损,还一直给我们加油打气,让我们不要害怕。
说实话第一次进入隔离区前我是有些恐惧的,虽然我们病区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筛查,但是我知道,走进那扇铁门即将面对的可能就是携带病毒的患者,不能掉以轻心。我调整了一下呼吸,让自己镇定下来,告诉自己没事的,我可以!有这么多人给我加油打气,没什么好怕的!
有些困难,只能自己慢慢克服
我们病区入住的特殊旅客多数都是从国外返京的留学生,都很年轻,沟通起来也比较顺畅,一开始的紧张心情也慢慢放松下来,专心投入到工作中。
第一天上班工作量并不大,但是穿上防护服行动十分不便,口罩也很密闭,导致我走几步路就要大口喘气,汗也顺着脖子往下流,护目镜上都是水雾,走路的时候只能慢慢摸索着前进。我知道,这些困难只能靠自己慢慢克服。
一个赞许,让人暖到心底
取咽拭子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操作,需要护士近距离面对打开的口腔。
昨天给一个3岁的小姑娘取咽拭子,进去之前我想到了很多可能性,比如:
小孩子可能不配合,她会不会干呕?
我应该怎么安慰她?
万一她恶心呕吐,或者咳嗽怎么办?
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!
穿好隔离衣进入房间,跟孩子父亲核对好信息,我试着跟小女孩沟通。
我说要给她刷刷小牙,一会儿把嘴巴张大。
孩子明显很恐惧,一直问我是不是要打针?
我解释说:“阿姨不给你打针,你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?是不是雪糕棒(其实是压舌板)?一会儿我们刷刷小牙,刷完了让爸爸给你买雪糕吃!”
孩子不哭了,咽拭子也顺利取好,孩子爸爸说:“你真是个好医生!”
那一瞬间,我的心里涌出了一股暖流……
这次来小汤山,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磨练自己意志的机会,穿上防护服,我就是一名战士,虽然伴随着缺氧、胸闷、头痛,以及各种身体不适,但我知道胜利就在不远处,防护服总会有脱下来的那一刻,我要做的就是坚持!
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一定能圆满的完成任务,平安回到我们的家园!
图片:北京口腔医院医疗队
采编:武超